第155章续2 风临朝堂,磐石铿锵

“贵使远来辛苦,平身。”萧景琰声音洪亮,带着帝王的威严。

“谢陛下。”

周文渊起身,目光快速扫过龙椅上的萧景琰,随即落在了他身旁那位风华绝代的皇后身上。只一眼,他心中便是一凛。这位传说中的“永寿公主”,气质高贵,仪态万方,眉宇间那份沉静与威势,绝非寻常深宫妇人所能拥有,更与他想象中那个可能需要“拯救”的替身公主截然不同。

李明轩亦在起身的瞬间,抬眸望向凤座。当他的目光触及毛草灵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绝美面容时,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记忆深处某个模糊的、哭泣的小女孩身影,与眼前这位母仪天下、光芒四射的皇后渐渐重叠,却又显得如此遥远和不真实。他迅速垂下眼帘,掩去眸中翻涌的复杂情绪。

“周尚书,李世子,不知大唐皇帝陛下遣二位前来,所为何事?”萧景琰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周文渊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绸缎,双手高举过顶,朗声道:“外臣奉我大唐皇帝陛下之命,特来宣读国书!”

整个太极殿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卷国书之上。一些心怀叵测的宗室大臣,如承恩公,眼中甚至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

“念。”萧景琰吐出一个字。

周文渊展开国书,清了清嗓子,用清晰而庄重的声音宣读起来。国书前半部分,无非是些客套寒暄,回顾两国友好,赞扬乞儿国在萧景琰治理下的发展。然而,到了后半部分,重点终于出现:

“……忆昔永寿,朕之爱女,为固邦交,远适贵国,倏忽十载。朕心念之,常萦梦寐。今十年之期已至,特遣使臣,备厚礼,迎归永寿,以慰朕心,以全父女之情。归唐之后,当册封为国后夫人,位同副后,享无上尊荣,以酬其十年远嫁之功……”

“国后夫人”四个字,如同惊雷,在大殿中炸响!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正式的、来自大唐皇帝的迎归要求被当众宣读时,依旧在百官心中掀起了巨浪。不少人脸色微变,下意识地偷眼去看凤座上的皇后。

承恩公等人更是难掩脸上的一丝喜色,仿佛已经看到了皇后离去后,权力格局重新洗牌的景象。

周文渊宣读完毕,将国书恭敬呈上,由内侍转呈御前。他退后一步,躬身道:“陛下,娘娘,我皇思女心切,情真意切。且国后夫人之尊,仅在皇后之下,荣宠至极。望陛下、娘娘体恤我皇爱女之心,允准永寿公主归国,以续天伦。”

压力,如同无形的山峦,瞬间压向了御座之上的帝后二人。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萧景琰面色沉静,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微微侧首,看向身旁的毛草灵。这个细微的动作,无疑是在告诉所有人,皇后的态度,至关重要。

这一刻,满殿文武,大唐使臣,乃至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目光,全都死死地盯住了毛草灵。

毛草灵迎着这无数道含义各异的目光,缓缓地,从凤座上站了起来。

她身姿挺拔,如同傲雪寒梅,凤冠之下的面容平静无波,唯有那双眸子,清澈、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她并未去看周文渊,也未去看那些心怀期待的宗室,她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御阶之下,那些面露忧色的忠心大臣身上,如林文正、霍刚等人,给予他们一个安心的眼神。随后,她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皇后应有的威仪,最终,落在了大唐副使李明轩的脸上。

李明轩感受到她的目光,身体不易察觉地绷紧,垂在身侧的手微微握拳。

毛草灵却只是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便移开目光,最终定格在正使周文渊身上。

她开口了,声音并不高昂,却清越如玉磬,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大殿每一个角落:

“周尚书,李世子。”她先是对使臣微微颔首,礼数周全,“大唐皇帝陛下厚爱,遣使远来,本宫心领。”

她顿了顿,语气依旧平和,却陡然转强:“然,国书所言‘永寿公主’,乃十年前旧事。十年光阴,沧海桑田。本宫自踏入乞儿国之日起,承蒙陛下不弃,立为中宫,执掌凤印,至今已逾十载。”

她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如同出鞘的宝剑,扫过大殿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这十年来,本宫与陛下同心同德,共理朝政,亲眼见证乞儿国由弱转强,百姓由贫转富!本宫在此,有相濡以沫的夫君,有承欢膝下的儿女,有呕心沥血经营的国政,有万千爱戴本宫的子民!”

她的声音逐渐高昂,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与情感:

“乞儿国,早已是本宫的血肉,是本宫的根!本宫之心,早已与陛下、与儿女、与这乞儿国的山河百姓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她猛地转身,面向萧景琰,深深一礼,声音铿锵如金石交击:

“陛下!臣妾毛草灵,生是乞儿国人,死是乞儿国魂!此心此志,天地可鉴,神鬼共知!莫说‘国后夫人’,便是将整个大唐江山放在臣妾面前,臣妾也绝不背弃陛下,背弃乞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