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诗句中带了甄氏的名字,又化用了这样的典故,皇帝自认没有想错方向,不就是不能得宠的宫嫔,另找出路,想在别的地方效忠皇帝吗,这很正常。
先帝的后宫也是有着此类女子存在的。
就是一个小答应蹦跶出来说这话实在太可笑了,皇帝要人帮忙也不会去找答应,这跟他要打仗了,在前朝放着大臣不用,去找偏远县城的一个捕头当自己的大将军有什么两样。
不能得宠的女子想被皇帝用上一用,基本上只有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家世出众,才能达到目标。
皇帝想了一下甄远道大理寺少卿的官职,怎么都不觉得甄嬛已经到那份儿上了。
李静言懒得跟皇上掰扯什么诗句,皇上熟读诗书,也是有着附庸风雅的需求的,还是雍亲王,还是四贝勒的时候就爱这么干。
但李静言对一两个字后面藏着一大串典故,一个典故中少说也要出场两三个人的这种诗词毫无兴趣。
但皇上也不去找真正的才女,就愿意对着李静言唱独角戏,看她搜肠刮肚地努力后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自己,比谈诗论词更有意思。
故而,此时,李静言知道那不是真的在说腰之后,只又看了眼甄答应,发现旗装直筒筒的,的确看不出腰细还是粗,便不再纠缠此事,只是抓着重点问道:“那皇上让不让甄答应帮您啊?”
初登基之时,皇帝要遵循孝道,对皇阿玛的政策并不能很大地改动,但三年过去,皇权也收拢得差不多了,自己的人手也一个个安插到了要紧地方,正准备大展拳脚的。
莫名其妙冒出来一群人算计自己。
那八阿哥一党早不成气候了,还能是谁啊?
皇帝查了大哥,查了先太子,查了三阿哥,连十四也被他查了,兄弟中,除了老十三,和那些没什么用的兄弟,还没成年出宫的兄弟,都查了。
大臣里也是,什么钮祜禄氏,出过太子妃的瓜尔佳氏,没先帝在世时候煊赫的佟佳氏……手上有点力量地都查着呢。
不是皇帝托大,实在是人手不可能无穷无尽,只能往要紧地地方使,就像那十七弟果郡王,虽则在先帝晚年十分受宠,但也因为文臣武将没一个支持他的,甚至还因为冲静师太,对果郡王先天带有偏见,而被皇帝暂且放到了第三梯队。
且轮不着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