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款机器就是录像机,就是将电影拷贝到录像带中,连接电视就可以播放的设备,后世90年代VCD出来后,录像机就逐渐退出了市场的舞台。
而刘旭选的则是技术更加成熟的JVC的S-VHS制式的录像机,这款机型可以提供超过400线的水平清晰度,而其他同类机型多为VHS制式且仅有240线,差距巨大。
刘旭要选肯定就选最好的,反正这些都是过时的技术,整体买下来也没花几个钱,自从去年建厂以来刘旭就一直在囤货。
电影放映机还好,这个数量并不很大,但是录像机是要走进千家万户的,这个囤货量可就大了,到现在他已经在库房放了不下2百万台了。
现在的出口已经非常方便了,上次西方的那些商业代表来的时候都有订购这些东西,刘旭这次将这些电影的拷贝和录像带制作好之后,就给各个国家发过去了。
同时他也没有忘了港岛的市场,在给获先生发了一封电报后,就直接发了20万台录像机和大量的录像带过去。
这些录像带都是多语言版的,毛熊的市场同样没有落下,在赫卢晓夫知道后,还向他们过来工作的人发电报询问了一下进度,主要是这次没有他们的作品,这让他很是恼火。
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谁让起步晚了呢?
这个时期国内的固定电影院大概有6百多家,主要分布在全国的大城市中,但是这个时期还有一种是没有固定场地的流动电影放映队,这个数量就多了,大概超过了1500个。针对他们刘旭也设计了一种放映机系统,之所以称之为系统,是因为这套东西是由放映机、电影幕布、音响、发电机组成的。
因为他们大多都是下乡,进入厂矿、部队等地方放映,遇到没有电的地方就只能自行发电。
在今年这些电影放映机有了成品后,刘旭就安排了人在全国各大影院开始了推广,不过购买的并不是很多,那时候虽然销售人员吹的天花乱锥,但是国内的电影都是黑白的,也不带声音,他们买了也暂时没用。
不过还有有远见的老板更换了新的设备的,那时刘旭给的任务是每个城市必须要有一家更换新放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