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者,选以为学,于都中观礼乐刑政事,是为中士。其弟子中有孝弟忠信,习礼、乐、兵、农,求索典坟而有得者,补为里学之师。
其中士学政而成,则授庶政,是为元士。其在国则各有司职,出则宰。
邑亦为邑学师,五里为一邑,邑有元士之令德者,又举为大夫。七十里之国,十四邑长,十四邑师;七十里学师,七十里长,以教治其士民。
其教兵之法,每井八家,每家出一壮丁,二家共养一马,八家共出一车,每家自己置备皮甲戈矛,弓矢盾橹,而每车有小旗小鼓;一车乃设一将,中士或者下士为之;八十人是为一阵,有阵旗阵鼓;五阵五十车,四百人,四百马,是为一旅,立旅旗旅鼓,设一裨将,由元士或者中士为之。
十阵百车,八百人,四百马,是为一军,立军旗军鼓,设一大将,有大夫或者元士为之。
国七十里,车七百乘,甲士五千四百人,除了余夫助役在外,君与将帅自将之,设大旗大鼓,马皆披革。
每车八人,四人居上,执弓矢;四人在下,执矛盾。而各里长辈官员负责指挥督战,余夫从之。
除子弟替役外,合国行师可七千人,为七军。
举国上下,可以说是全民皆兵。以备不时之需。
每岁农暇,按法教之。
以四军为四正,按鸟蛇龙虎;以四旅处四奇,按风地云天;以一军居中,为天柱。其在在官之徒,在甲士之外者,出则为游弋,入则为护卫,战则为接济,护则为收检。
每岁练兵驻守田猎。而四阵以教,七军教成。盖二十年竟然无敌于天下,这些都是伊尹的功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伊尹自乙酉岁绝夏就汤,专门以此为事,励志救民。
汤王明德日新,伊尹暗自庆幸得为明主之师,又自以为德不及汤王,力请为臣,岁为相,仍称师,行相事,与莱朱等人悉心辅佐汤王。
在伊尹离开夏国之后,夏桀因为无人约束,日益专横跋扈,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天下诸侯皆愿归顺于商侯。
商侯的三个儿子经常陪伴在伊尹和莱朱等人的身边,他们分别是长子太丁、次子外丙和三子仲壬。
此时商侯天乙的孙子太甲也早已经成年了,太甲是太丁的儿子,后来的王位继承人,集大成者。
“稳”中有个“急”字,“忙”中有个“亡”字,所以说遇到事情不要着急,不要着忙,不要慌张,否则容易忙中出错,遇到危险……
事故一般都是因为粗心大意慌乱着忙所致。
想要竞争,就要安静下来,平心静气,心平气和。
夏桀暴躁,恰好给了别人可乘之机。如果夏桀不是自乱阵脚,别人怎么会有机可乘呢?且说夏桀如何狂妄暴躁?
夏桀既无伊尹在侧,无所敬服;去了中古,无人复告变;杀了诸告变之人,无人复信。做臣子的都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明知不对,少说为佳!
所有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心中不满,也是敢怒不敢言!
数年间,桀王只顾搜刮天下的货财子女,横征暴敛,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天下诸侯不得充足应数,天下士民俱怨恨。
天下乌鸦一般黑呀!
都说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不知道自己黑。那么乌鸦会不会落到猪身上,还是值得商榷的?
不是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猪也不都是黑色的。
夏国桀王初年开辟夏疆,吞并近国,有地千五百里,甲士将二十万,车二万乘。桀王日所亲从,厚养猛士亦二万人,皆力举千斤,射贯七札,然而金牛已经死亡大半。补充上来的新兵,如旧数。
虽然依旧勇猛,但是已经时过境迁,不似旧时有纪律了。
这两万人,既是桀王的亲信,也是桀王的王牌部队,其实就是禁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