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4、下水仪式二

大家都紧张得盯着船舶的浮起状态,要防止两条船相互碰撞损坏。周围的几千个工人都用绳索拉着船舷,保持着稳定。….

终于,平安的把水位和海面平衡了。然后几十个壮汉,操纵绞盘和滑轮组,把沉重的船坞门打开。船坞和外面的大海联通为一体。

杨凡满意的点点头,一切顺利。

「让相关人员上船吧,先开出去,转几圈,没有问题再回来,靠到码头上。下午我们登船,做远航实验。」杨凡说道。

舷梯靠到船甲板上,一队队的水手和军官,以及相关人员开始上船。这两年来先后造了十几条飞剪船,培训了两千多名水手和军官,以及技术人员。

这一次为了两条巡洋舰下水,提前两个月开始人员选拔。各条船上的人员都纷纷踊跃报名。

能上这两条船的

都是杨凡体系海军的佼佼者,所有人都知道,能上这两条巡洋舰的人员,老爷都会重点培养。今后,海军的骨干就会从这两条船上产生。

码头上一片繁忙,各种远航的物资和装备都在往上运送。几台滑轮组钢架吊车也都准备就绪。

看着两条线条优美的白色帆船驶出船坞,来到海面上,所有人都看得心潮澎湃。这两条船太美了。

「老爷,这种软帆船虽然很好看,但是我做过实验,从利用风的效率上看,中华帆才是效率最高的。」陈曦看着优美的两条大白船说道。

何止是大明朝,即使到了后世,中华传统帆也是效率最高的,西方一直在研究。

杨凡点点头,说道:「我们的帆确实更优秀,尤其是风弱的时候效率非常高。但是你想过没有,用竹子做的硬帆,有多重。小船也许还行,大船根本就拉不动。据说郑和的宝船,要用二三百人拉动绳索才能升帆。」

陈曦也无奈的点了点头,硬帆的重量大,这是最大的问题。

杨凡心里叹了口气。中国帆的故事,说起来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今天中国沿海,再也看不到一艘挂着中国帆的木制帆船了。技术早已失传。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就永远都没有了。

欧洲人,很好的保留了他们的帆船文化,直到今天还有好多的古代帆船爱好者。从盖伦船、卡拉克船,甚至是地中海式的单桅杆帆船。都经常组织赛事。

连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都保留着他们的三角帆帆船文化。

可惜的是中国帆、中国船,却因为无法通过现代船舶检测,已经全部被淘汰,如今你在中国海岸线上,再也看不到哪怕一艘传统的中国木帆船……

在自说自话的总裁的节目中,杨凡读到一个故事。

2004年,一个摄制组跑遍中国沿海,他们竟然在福建漳州的海岸线上,远远的看到了一条优美的木帆船。

它像一只洁白的的水鸟,正在东山湾当中捕鱼。这是一条广船。专家分析,这条船可能有小200岁了,是***战争前后,在香港或者澳门建造的高级广船。….

现在,船长老汤一家当它当做渔船使用,它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东山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