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一路向西十五

终于在付出了两百多人的代价后剩下的一千七百多人密密麻麻的过了河。

“冲啊!杀光这些贱民”千夫长和百夫长们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的喊道。

过了河,所有人顿时士气高涨。都疯狂的,粗野的,叫喊着向山顶涌了上去。

现在轮到他们扬眉吐气了,这些废物打顺风仗时跟打了鸡血一样,人多欺负人少时,人人奋勇。

这时候箭反而停了,千夫长巴图大声喊道:“他们已经吓跑了,冲啊,杀光他们。别让他们跑了。”

骑兵小队和部落射手确实跑了,他们要去后山找马。一会打崩了敌人他们要骑马追杀。

五十米,四十米,三十米,对面山上依然静悄悄。

伊尔根和阿拉巴颜相视一笑。成了,冲上去了。

二十米,十五米。忽然一阵军号声拔地而起。嘹亮的声音仿佛冲破云霄。

前面战壕里,忽的一下子,站起来二百五十个火枪兵,毫不犹豫的扣动扳机。

砰!砰!砰!

一阵火光和硝烟弥漫,这么近的距离,简直就是面对面排队枪毙。

二百五十支步枪,几乎全部命中目标,二百多人瞬间被打死打伤,倒了一地。

蒙古人被打懵了,还没反应过来,后面的人忽然发现前面空了。

他们其实非常害怕火器,当初徐达就是用端着神枪的步兵把他们的祖先赶回草原去放羊的。

就在他们还在傻眼时,第一排快速后退,拿出新的丝绸定装子弹,塞进枪口,然后抽出枪管下的通条怼进枪膛。

此时,第二排已经前进一步到达射击位置,然后又是一阵火光闪过,硝烟弥漫。再次250颗铅弹射出。

杨凡使用丝绸定装弹后,射速提高到一分钟四发的水平。如果使用纸包弹,还需要用牙齿咬开纸包。

把火药倒进枪管,放入剩余的纸包裹的铅弹,好密封缝隙。

然后怼实,既不能太松,太松枪口向下容易铅弹滚出,火药撒出。就没法开枪了。

又不能太紧,太紧火药中空隙少,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导致大量火药未完全燃烧就喷出,导致大量黑烟影响视野,还缩短射程。浪费军费。

单单是是这个怼的技术,就能把新兵练的逼疯。

所以杨凡直接发明了丝绸包裹的松紧合适的定装子弹,主要用通条推入枪管就好,燧石激发的火星可以直接引燃丝绸和火药。

极大的简化了步骤和节约了时间。

杨凡的定装子弹都是圆锥加长筒形的,结构上是钢芯外面包铅的。

这种设计,主要是因为钢芯的破甲能力强。

外面包铅是因为,铅比较软,在后面弄一个小洞,在火药挤压下的铅就会自动的变形,紧贴枪膛,防止漏气。从而提高射程。

这样,就把滑膛枪的有效射程,从普通枪弹的80-100米,提高到150米左右。在战壕里可以轻松打到河对岸以外七十米左右的距离。

战壕到河边五十米,河宽三十米,河的另一边在向外七十米都在有效射程内。

这种子弹叫米尼弹。

本来是线膛枪时代发明的。但是杨凡提前把它装备在了滑膛枪时代。

米尼弹,锥形弹头的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这样装弹就很方便。

杨凡是用一根尖锐的钢芯,在外边浇筑铅,形成圆锥形底部凹陷的子弹。比历史的米尼弹更复杂。

加了钢芯后。穿甲能力极大提高。这是为了对付建奴的三层甲提前未雨绸缪的。

这种弹头的底部有个圆锥形的空洞,一个木塞堵住洞底,发射时燃气压迫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弹底膨胀,紧贴枪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