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草原上的鞑子与大明分分合合,足有数百年了。
成祖雄才大略,五次攻伐都未曾征服蒙古,后来数十年虽然也有过胜负,但皆是不能彻底解决北患。
经过历代和后世考察,这蒙古草原除了放牧,并不能产粮食。
即便种下粮食,往往也只能产一两季,不但产量不行,时间长了这土壤就会变成沙子,连草都很难存活。
牛肉厚实香纯,羊肉味道重,但可驱寒,马奶味道也不错。
可明朝百姓和官员是不能吃牛肉的,但皇家却不在此列。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吃食皆是放牧的牛羊。
女真人是渔猎民族,白山黑水之间皆是虎、豹、狼、鱼。
但不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他们都极少吃面食,一日三餐基本全是肉。
肉是好东西,富含各种优质的动物蛋白,以及身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
同样重量的面食和肉食,一块肉能顶五碗米饭的营养!
只吃野菜的人会面黄肌瘦,只吃面食的人同样不能完全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特别是战场厮杀的士兵们,肉食可以最快的补充能量,增进肌肉生长。
蒙古人打仗基本是没有辎重营的,因为他们出征的全部家当,基本就是两匹马,一匹驼人,一匹等着驼人。
两匹马轮换,一日可行军两百里,端的是来去如风。
而他们十天的军粮,不过是半只风干的羊,往马背上一挂随吃随取,还营养丰盛。
反观大明呢,天天都是米饭团子、杂面饼子,就这还是好的。
前几年大明困难的时候,连杂粮饼子都木有,能打的过鞑子才怪呢!
近百年来这种案例层出不穷,鞑子也一直在刷新着无耻的底线。
大多数时候,鞑子寇边都是因为吃不饱,有吃的有喝的,正常人都不会把脑袋挂裤腰带上四处溜达。
大明缺马,缺牛羊缺肉,这些都是草原上吃腻歪的东西。
反观鞑子,从身上穿的布匹,到小小的绣花针都要依靠大明。
既然能相互依存,何不各取所需?
大明给鞑子分草场,让他们为大明养牛羊马匹,为他们提供米面。
鞑子把牛羊马匹送到大明,这样鞑子能吃上米面,大明百姓也能吃上牛羊肉。
对鞑子的管理和教育,朱慈烺也有办法,大明不是有很多喜好空谈的儒生吗?希望他们不要犯错,一旦犯大错,就把他们发配去草原教化鞑子……
外以大明铁卫震慑之,内以衣食用度限制之,再以儒家文化教化之,则鞑子可安也!
如今蒙古贵族基本上已经被杀光,剩下的都是普通牧民,朱慈烺决定像大明分土地一样,把草场划分给他们。
归顺的蒙古骑兵也要大裁军,老弱和调皮捣蛋的全部淘汰掉,他们可以在自家草场放牧,每年根据自家饲养牛羊马匹上缴即可。
具体规定现在还不适合颁布,要根据当时情况而定,一定要保证他们吃喝不愁,这个会有政策下来。
同时朝廷也会派相关官员来管理他们,并教他们儒家文化,草原上那些什么教全部禁止,他们以后的信仰就是孔孟!
既然已经成为大明一个省,以后鞑子就要懂得什么是忠君爱国,估计从第三代开始,鞑子们应该只知道他们是华夏人。
想到数十年后,这些草原上的牧民也能满口之乎者也,朱慈烺脸上不禁露出笑容……
当然,蒙古的长治久安最重要,这次把鞑子权贵灭掉后,鞑子部族已经没有首领,以后他们的首领会变成汉人官员。
每个部族都会有治安队进驻,如同后世警察相似,人数不需要太多,如果有大事发生,都护府会派兵处置。
三天后,征北都护府建立,都护府以后建在北海附近,加封杨国柱镇北伯,为第一任征北都护府大都护。
都护府拥有步兵一万,骑兵五万,有宣府骑兵也有归顺的蒙古骑兵,这六万步骑兵是整个蒙古草原的守护神,部分骑兵会跟随副都护驻守漠南和漠北。
高杰加封子爵,郭英贤加封男爵,巴克图加封男爵,三人分别为征北都护府副都督。
因为巴克图是第一个归顺的蒙古首领,朱慈烺给他一个爵位,率领麾下骑兵五千驻漠北,日后装备火器。
高杰率军驻漠南,麾下骑兵两万,主要负责漠南蒙古治安巡逻,郭英贤跟随杨国柱处理整个征北都护府的各项事宜。
在蒙古草原稳定之后,杨国柱他们的目标乃是西伯利亚,日后入侵西伯利亚的毛子只有千人左右,杨国柱麾下六万人,还有一万火器兵,绝对能轻松剿灭他们……
成立征北都护府外,蒙古省也相继成立,都护府负责安全,日后蒙古治理还需要靠省布政使处理。
蒙古布政使必须是一个大儒,朱慈烺认为史可法很适合这个位置,虽然他军事能力一般,领到一帮文官教化鞑子应该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