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先行者和模仿者

大时代之巅 荒野悲歌 1790 字 1个月前

觉得这个王星果然不太一样,不像一般的技术人员那样只专注于技术。

还是那句话,做研发是要灵感碰撞的。

可国内的教育体制,最缺少的就是这玩意。

比如分布式缓存系统,Facebook要做,3个月就能做出来。朋友网要做,因为缺少参照物,一切都要我们自己摸索着前进,可能要12个月才能有成果。

如果两家是同时起步,朋友网就要晚了整整9个月。

可是,如果不是同时起步,朋友网迟钝半年再起步呢?

等Facebook的项目上线了,朋友网就有参照的模板了,就可以学习、改良了,说不定8个月的时间就能研发出来。

总体算下来,朋友网晚了11个月。

跟同时起步差不多。

可不同的是,第一种模式的研发时间更长,费用更高。第二种模式研发周期短,费用支出的少。

假如再晚个两三年起步,有更多的网站有了分布式缓存系统,可以参照的就更多了,硅谷分享出来的技术成果更多了……说不定分布式缓存系统就成了烂大街的技术,国内的科技公司独立研发,3个月也能轻松搞定。

这研发费用就更低了!

而且,成功率更大!

模仿者比先行者容易多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世阿里巴巴在08年开始做云计算。

小主,

当时,云计算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全世界都不清楚,大概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谷歌的大数据处理方向,一个是亚马逊的基础设施虚拟服务方向。

大家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王建博士带队去做,没有确切的参照物,只能一边猜一边摸索,然后就选错了路,沿着谷歌方向走了……

这就导致阿里云初期的研发非常困难,团队几次瓦解又重组,王建博士数次崩溃落泪,还被人大骂是骗子,头发全白了。

到了2010年,亚马逊的“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模式”成功了!

给全世界定下了云计算的标准。

王建博士恍然大悟,这才赶忙转头,全心全意的追随亚马逊。

有了参照物,接下来就很顺利了,阿里云大获成功,却也浪费了阿里太多的钱。

再过几年,国内的其他科技公司发现云计算业务好像比较成熟了,技术也不那么高端了,就都纷纷进场。

金山、新浪、联想、企鹅、百度、盛大、华为、网宿等公司,全部入局,跟当年阿里拼了老命做云计算不同,他们花了不多的钱,用了很少的时间,很轻松就做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