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楼令没搞喷泉设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现在,还不是楼令追求艺术的时候,更加讲究的是实用。

到处都能取到水,讲事实对民生就是最为实用的事情,避免一个家庭取水要忙碌一整天,解放了至少一个人的劳力,让他们参与其它的工作。

一个家庭多出一名劳动力,不用做什么加减的算术题,智商正常都明白一加一减多么重要。

“要是在‘临淄’也这样做的话……”高固说到这里停下来,问道:“耗费大吗?”

楼武从未关注过这些,直接摇头表示不清楚。

耗费大吗?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看待吧。

对于楼令来讲,无论方面到多少人,他们都是自己的人,一应耗费自然就是值得。

高固想在“临淄”复制?他又不是齐君。

哪怕是齐君环,他估计是不想干。

没别的,单纯就是“临淄”取水变得方便之后,有太多不相干的人会占到便宜。

要是在自家的封地效仿楼氏搞自来水设施?同样不会有多少一家之主愿意干。

说白了就是,没那一套玩意之前也是那样过活,弄起来却是要花一笔财富。

有取水的便利将变相为自己增加可用劳动力?那不是还没看见嘛。

不干就看不到?

看不到就不愿意干?

直接陷入死循环了。

看看高固的反应就知道,他想要建议齐君环在“临淄”效仿楼氏,建设那么一套水利设施。自己的封地搞?那就变成:花我的钱,给你们享受?没门!

高固后面问了一下,能不能在自己的家宅搞楼氏的那些设施。

关于这个?楼武还是不知道。

差不多到了中午,楼武说是到饭点,应该回去吃饭了。

“吃饭?”高固看了看天色,说道:“离下午还有一个多时辰。”

封建时代之下,一天吃三顿正餐的人绝对不多。

有条件的人家,他们会在下午吃一些非正餐来垫一垫肚子。

诸夏这边下午用一些糕点,喝一喝汤水,在西汉就已经成为贵族的普遍现象。而这是在公元前。

西方那边?要等大航海时代的一百多年之后,达官贵人才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因为茶叶就是因为开启大航海,之后从诸夏传到印度,再让英国佬和法国佬卖得满世界都是。

没有错,诸夏的茶种被侵略者偷到印度去大面积种植,西方世界喝得茶大多来自印度,并不是从诸夏大地购买。

而印度开始种植茶叶之后,盗版干倒了正版,世界各地的茶叶超过八成就是出自印度。即便是步入二十一世纪,作为茶叶原生地的中国也没有在国际茶叶市场占多少份额。

类似的情况还有生丝与丝绸。

不是在开玩笑!

关于生丝的国际市场,满清末年日本抢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就此以后中国在国际的生丝市场几乎丢了个干干净净,没有再拿回来过。

丝绸方面也是十九世纪被日本所取代地位,后面中国只贩卖原材料,原因是时尚的话语权丢了。

高固回到住宅,随后被楼令邀请一起用餐。

等高固发现侍者不断端上来正餐,只能说是有些迷糊。

其实,很多人都有条件一天吃三顿正餐,他们纯粹就是没有这种习惯。

楼令在有条件之后,每一天都是吃顿正餐。

结果嘛?楼令的妻子、媵、子女先习惯,后面治下有条件的人跟上,又成了楼氏与其他家族与众不同的一点。

一天吃三顿在楼氏成为正餐的现象,最为起码就是有条件做到的家庭,大人和孩子身上多了一些肉,孩子长得也比高和壮。

最先发现楼氏这一情况的家族是郤氏,三郤的一叔二侄率先跟上,慢慢也影响到其他家庭。

到现在,晋国的楼氏、郤氏、范氏、荀氏这些卿位家族,没有进行推广,只是上位者进行带动,逐渐让一日三餐在变成主流。

最先那么做的楼氏,兵源的身体素质最好;后面效仿的家族,他们很快也会察觉到变化了。

当然了,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想要一日三餐并不容易。

事实就是,多数人连吃饱都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