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何谓天道(近20000字超级大章)

大周不良人 一袖乾坤 11784 字 4个月前

“哈哈,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赵洵心道作为一名顶级的饕餮,仪式感还是要讲究的。

龙清泉蹑手蹑脚的按照赵洵说的动作开始品尝灌汤包。

还别说,那个样子还真有点味道了。

“保持住状态。”

“嗯...”

这次变成赵洵在教龙清泉做事了。

龙清泉蹑手蹑脚小心翼翼的样子直是要把赵洵逗乐了。

“先吸一口汤汁,对,就是这个样子。”

赵洵心道顶级美食家不仅要会吃美食,还必须要吃的优雅,吃的美妙。

仪式感这个东西就是这么出来的。

会吃跟能吃完全是两个境界。

“哇,真的好鲜啊。”

赵洵能够感受到三师兄龙清泉的这个状态不是装出来的,他是真的感到很好吃。这可不容易啊。

要知道。三师兄可是一个对美食无比挑剔的人。

灌汤包肯定是很好吃的,但是三师兄能够给出如此高的评价还是很不容易啊。

毕竟评价美食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鲜字。

鲜字有了,其他的就都靠边站了。

“这种味道好特别,鲜中带香,香中带鲜。奇特的味道混杂在一起,直是让人觉得飘飘欲仙。”

三师兄龙清泉吸过灌汤包的汤汁之后开始吃包子了。

这种感觉和吸灌汤包汤汁的感觉又不一样了。

那是一种,那是一种满足的感觉。

整个口腔都被包裹住,被包裹的恰到好处。

没有留下一丝缝隙,就连牙缝都被包子皮和包子馅充满。

一咬就爆浆的感觉真的是绝绝子。

“哇,小师弟这灌汤包真的是永远滴神。”

三师兄龙清泉吃的都感动的流泪了。

赵洵见到这场景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此时此刻他能够说些什么好呢。

不过三师兄喜欢就是最好的事情。

“啧啧啧。三师兄你别光吃灌汤包啊,不要忘了还有锅贴呢。”

美食不止一种,这有的时候对饕餮来说也是一件麻烦事。

因为总要去思考该吃哪一个。

毕竟嘴巴只有一个,胃也是有限的。

若是什么都想要,很可能最后会什么都得不到。

目前来看,三师兄对灌汤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不过锅贴还是有可能后来居上翻盘的。

毕竟锅贴也是大众美食中的翘楚和扛把子了。基本上是不大可能出现翻车的情况的。

赵洵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三师兄在尝过锅贴之后会做出何等评价了。

“嗯,若是小师弟你不说我差点都把这个锅贴给忘了。”

三师兄龙清泉猛的一拍脑袋,笑吟吟道:“好了,接下来我就尝尝这个锅贴有何与众不同。”

三师兄龙清泉先喝了一口水,把口腔之中残存的包子残渣顺掉。

一起顺掉的还有包子留下的味道。

赵洵在一旁啧啧称奇。

不得不说,三师兄龙清泉的这个举动十分的到位,十分的专业。

因为控制变量是比较菜品美味程度环节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果无法做到控制变量,那么美食家做做出来的评价就是不客观的也是不专业的,自然不能被当做参考。

但是龙清泉现在做到了控制变量,所以他接下来的评价就有相当的说服力。

“可以了,三师兄可以开始了。”

赵洵真的有些急不可耐了。

“嗯...”

龙清泉微微颔首,随即拿起筷子夹了一个锅贴,缓缓的送入口中。

整个过程十分的优雅,毫无拖泥带水。

“这个味道...”

龙清泉强自使得自己保持冷静。

不过这个味道似乎真的让人欲罢不能啊。

和灌汤包的鲜味不同,锅贴是一种纯纯的香味。

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香味。

油香的味道一瞬间在龙清泉的口腔扩散,让人能够确切的感受到美味感。

“哈哈哈,小师弟啊,这俩道美食我已经分不出高下了。可以说它们是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啊。如果一定要让我做出一个评价的话,我只能说它们是绝代双骄了。”

绝代双骄?

三师兄还真的是会评价啊。

“真的是绝绝子啊。好家伙,以后这两道美食我只同时推出,名字就叫绝代双骄。”

赵洵发现三师兄龙清泉很有给美食取名字的天赋。而且他取得名字不仅意蕴还是外形方面都很贴合,可以说是相当完美了。

“好啊,好啊。献丑了,献丑了。”

龙清泉微微抱拳,笑吟吟道:“这锅贴和灌汤包都是绝绝子。我觉得书院的一众弟子们都会喜欢的。小师弟啊我们还是老样子,多做一些给他们送过去,让他们品尝品尝可好?”

“嗯,就听三师兄的。”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多做一些美食对赵洵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

显隆帝独自一人盘腿坐在蒲团上,进入到了忘我的入定状态。

以往他并不喜欢这种孤独的感觉,但是近年间显隆帝越发喜欢上了打坐。

这会让他摒弃所有的杂念,完全进入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

历史上想要成圣的皇帝有很多,但有几人真正做到了?

这绝对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困难许多,所以与其如此,倒不如追求自我的极致提升。

这种放空的感觉让他觉得识海变得更加广阔。

慧言法师曾经说过,对修行者来说识海的宽广程度的至关重要的。

识海越宽广,能够看到的东西也就越多。

识海越宽广,能够感受到的东西也就越多。

一开始显隆帝的识海十分的狭窄,就如同一条小溪一样。

后来这条十分狭窄的识海开始扩张,现在显隆帝能够感受到他的识海已经如同一条大河一样宽。

当然,显隆帝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希望识海能够更加宽广。

这就需要不断的打坐不断的修行。

便在显隆帝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时一名小太监小心翼翼的禀报声打断了他的美好愿景。

显隆帝皱了皱眉,十分不情愿的睁开眼睛。

“什么事?”

“启禀陛下,是袁天师求见。”

“唔,叫他进来吧。”

袁天罡?对这个答案显隆帝或多或少还是感到有些惊讶的。

因为在显隆帝的印象当中,袁天罡很少会主动求见他。

入宫面圣这种事情在慧言法师身上发生那是再正常不过的,可是在袁天罡身上发生就有些让人觉得好奇了。

此时此刻显隆帝就很想要看看。袁天罡究竟是为何事而来。

显隆帝快速的起身,走到御座跟前撩起袍衫下摆,恢复了那个正襟危坐的状态。

对一名皇帝而言保持绝对的威严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只有你保持了绝对的威严,臣子们在你的面前时才会毕恭毕敬。

这是显隆帝做了这么多年皇帝所总结出来的道理。

身为一名皇帝,身为一名天子,必须要有压服群臣的自信才能做的长久。

很快袁天罡在内侍的引领下进入到了暖阁之中。

见到显隆帝之后,袁天罡微微躬身拱手行了一礼:“臣袁天罡参见陛下。”

“唔,袁天师有礼了。”

显隆帝微微颔首,嘴角带笑道:“不知袁天师这次入宫陛见是为何事啊?”

“启禀陛下,臣所为之事乃是事关大周未来几百年之国运。”

袁天罡一开口就把显隆帝给吓到了。

若是换了一般人说这个话,显隆帝还真未必会信。

可是袁天罡说这个话,还是挺唬人的。

因为袁天罡的身份极为的特殊,他有着双重身份。

其一是大周国师,其二是道门天师。

换句话说袁天罡就是神棍中的神棍,他说的话由不得显隆帝不信。

果不其然,显隆帝很郑重的吩咐道:“其他人都退出去吧,朕跟袁天师单独聊一聊。”

事关大周国运,由不得显隆帝不重视。

这些宫廷内侍都很识趣的退了出去。

他们巴不得不去听这么重要的东西呢。

听到了这些重要的信息却不能说,那简直是太痛苦了。

说出去的话他们势必会性命不保。

所以干脆就不要去听。

在皇宫之中保命的诀窍就是少说多做,也少去打听少去编排主子。

毕竟皇宫之中耳目众多,你永远不知道隔墙会不会有耳。

为了避免万无一失,最好避免所有危险的可能,就不要去打听不要去听。

一众的宫女太监退了出去之后显隆帝凝神望着袁天师,沉声道:“袁天师现在可以说了吧。”

只见袁天罡点了点头道:“贫道预测到了天机。这一次不是窥天机,是上苍直接降下了指示。”

轰隆,一瞬间显隆帝直是觉得脑子翁的一炸,整个都要不好了。

上苍直接降下了指示?

直接降给了袁天罡?

不知怎的,显隆帝竟然觉得有些发酸的味道。

唉,为什么上苍降下旨意的时候不是直接降给他的呢?

他可是根正苗红的天子啊。

身为天子不应该是第一个接受如此重要的信息吗?

为何听到的却是一个神棍?

此时此刻显隆帝的内心是相当不平衡的。

但是没有办法啊,事实就是如此。

所以哪怕此刻显隆帝的心里再不平衡,也得心平气和的去听袁天罡讲述。

“上苍怎么说...”

说这话的时候显隆帝的声调明显都有些开始变了,再也没有了半分君王的威严感。

“未来或有人将取代大周的皇位,而且是个异姓人。”

袁天罡一字一顿的说道。

虽然早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当显隆帝听到这里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有人将取代大周的皇位?这个人是谁?什么时候?”

这些信息点袁天罡并没有一次性的说出来,所以这让显隆帝不是很满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知道这些都是他十分关注的点,说了和没说完是两个概念。

袁天罡这个老神棍,当真是懂得张弛有度。

一开口就有要拿捏显隆帝的意思。

当然,显隆帝不可能任由其进行拿捏的。

如今他一定要问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要他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不怕会有意外出现。

“陛下莫急,贫道只知道这个人姓赵,也只是有可能。”

“姓赵?”

赵洵?

显隆帝听到这里的时候本能的反应就是赵洵。

因为在大周,赵家论显赫唯有雍州赵家最盛,也就是赵洵他爹成国公赵渊这一家。

但是如今成国公已经被显隆帝除去爵位,赵渊和其后代子孙理论上讲跟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情况下说赵家有可能谋夺李家江山?

凭什么?

就凭赵洵?

显隆帝觉得很不服气,进而进行确认道:“天师真的看清楚了吗,真的听清楚了吗?会不会有假?”

对于显隆帝而言,确保国运昌隆,确保江山稳固是他的责任。

哪怕他追求个人修为境界的提升,也必须要保证国家不折损在他的手里。

这两者其实是并不矛盾的,实现了其中一点后,另一点也有很大的可能实现。

如今显然国运问题是显隆帝更需要关注的点。

如果他不能确保国运昌盛的话,很可能接下来他将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结果,那就是朝代更迭。

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可以永远统治下去。

这点显隆帝十分清楚。

历朝历代,基本上皆是如此。

要保证国运昌隆,前提就是拥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统治基础。

在这点上大周还是做的很不错的。

大周的统治根基是士绅而不是所谓的贵族。

所以哪怕是一些贵族起了叛乱之心,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持。

而读书人是最容易笼络的群体,只要给他们赏赐点小恩惠,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跑来冲你摇尾巴。

一直以来,显隆帝也是秉承了祖训这么做的。

他很清楚即便得罪任何人都不能得罪缙绅。

读书人是大周皇朝的统治基础。

读书人...

猛然之间显隆帝想到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如果说读书人是大周王朝统治的基础,那么能够撼动他们统治的不就恰恰是读书人吗?

如果读书人全部去选择支持新君的话,岂不是意味着大周王朝和皇室就被他们摒弃了?

一想到这里的时候显隆帝直是觉得一阵的后怕。

“不不不,这不可能...”

显隆帝一时间觉得有些头皮发麻。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话,那整个大周朝廷面临的压力确实是太大了。

身为大周帝国的掌舵人,他此刻确实压力山大。

读书人除了信奉当今朝廷,还有可能信奉谁?

显隆帝在内心提出了这个问题,随后很快他就得到了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书院。

一直以来书院都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很显然书院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读书人有两条出路。

其中一条自然就是为朝廷做事为显隆帝做事。

科举考试的存在是这条道路畅通无阻的基础。

读书人从决定走这条道路开始,就要经过层层选拔,层层筛选。

从地方层级的考试开始,到国家一级的考试。

每个考试细节都至关重要。

因为只有把每一级的考试都完成好,从中脱颖而出,他们才有可能走到最后一步--殿试。

殿试之后这些读书人就获得了入朝为官的资格。

虽然通常来说一开始他们做不到太高的官位,但是只要能够忍能够熬,通常来说一辈子下来做个四五品的官员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再想往上爬,想要爬到三品以上的高位就要看运气或者看家族背景了。

虽然大周皇朝在有意的削减世家的影响力,但是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止世家并没有彻底消散。

显隆帝就知道雍州地界上有几个势力十分庞大的世家。

这些世家的势力甚至一度可以左右朝政。

当然显隆帝登基之后对这些世家进行了严酷的打压。

被打压之后的世家老实了很多,许多事情他们不敢再去做了,开始变得老老实实安安稳稳。

当然,显隆帝知道这一切都只是表象,都只是暂时的。

只要给了这些世家机会,他们仍然有可能东山再起,仍然有可能死灰复燃。

所以显隆帝一直以来不敢给他们这个机会。

显隆帝一直在严格控制世家的资源。

以防止出现世家干政的情况。

让更多的寒门子弟上位是有助于朝廷统治的。

因为寒门子弟没有那么多背景,没有那么多盘根错节的关系,比较好控制。

相较于世家有着巨大的靠山,寒门子弟唯一的靠山就是朝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离开朝廷之后他们就什么都不是,脱下了那身官袍之后他们同样什么都不是。

所以如今整个朝廷上下大概有超过七八成的官员都是寒门出身。

显隆帝在严格控制朝廷中寒门官员的比例。

只有保证绝对的寒门子弟数量,才能够保证朝廷的话语权,才能够保证皇帝的权威性。

正如他之前所说的,寒门子弟都是一群狗。只要随便给他们丢下去几根骨头,他们就会争相抢食,就会兴奋的冲你摇尾巴。

而世家子弟不同。世家子弟见多识广,整日钟鸣鼎食。

可以说世家就是一个微缩版的皇家。

许多皇家享用的东西世家同样也可以享用,无外乎换一个名字罢了。

所以他们骨子里其实是对皇家对朝廷有不屑的情绪的。

这也是为何显隆帝不愿意用世家子弟的缘故。

人都是希望被吹捧的,显隆帝也不例外。

显隆帝一直幻象几百年后他能够在青史留名,能够成为所谓的千古一帝。

这当然不容易,但是显隆帝觉得这并非没有可能。

因为对显隆帝而言,他只要能够实现文治武功中的任意一件,就有资格有可能跟历史上的那些明君圣君去进行比较。

只要他敢于去比较,就有可能比过他们。

当然,一切还要看史官的态度,看史官去如何执笔。

史官的态度不同,显隆帝在青史上所留痕迹自然也会不同。

当然了,仅仅就目前而言,显隆帝的状态还是相当不错的。

那些不听话的史官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显隆帝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换掉。

凡是能够留下来的史官大部分都是听话的。

显隆帝很清楚保持这点的重要性。

因为唯有留下一些听话的史官,他们才会遵照朝廷的意愿,遵照显隆帝的意愿去做事。

如果无法做到这点的话,结果可谓是扑朔迷离。

当然了,即便史官全部按照显隆帝的意志行事,甚至是夸大其词的夸耀显隆帝的功绩,如果显隆帝本身没有什么值得拿到出手的政绩的话,仍然是很难成为所谓的千古一帝的。

所以显隆帝才会想着向西域扩张,才会想着平叛剑南道的叛乱,才会想着根除东海妖兽国的祸患。

这些目前来看结果都还算是不错,但是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些大事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赵洵。

有些或许不是跟赵洵直接相关的,但是至少是间接相关的。

更让显隆帝感到害怕的是,赵洵身上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书院弟子。

不错,赵洵不仅是书院弟子,而且是书院的入室弟子。

虽然只差了两个字,但其实含义是天壤之别。

浩然书院建于终南山,其弟子有入室弟子,外室弟子两种。

其中入室弟子有七十二人,外室弟子有三千人。

仅仅从数量上也可见一斑。

山长在挑选弟子的时候,会将资质平平的弟子放入外室弟子之中,而将那些天赋异禀有过人之长的放入内室弟子之中。

内室弟子这么多年来也就七十二人。

据说赵洵是山长所招收的最后一个内室弟子,也就是所谓的关门弟子。

赵洵的身上究竟有着一股怎样的特质,能够让堂堂山长都对其另眼相看?

显隆帝真的不知道也不清楚。

迷迷糊糊之间显隆帝对于赵洵这个人简直是十分痛恨了。

以往他还只觉得赵洵是一个目无君父的人,现在看来,他不仅仅是目无君父,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大周皇室的统治。

若是其取而代之创立新朝,免不了会对前朝宗室凶狠报复的吧?

毕竟他跟显隆帝之间的过节不可谓不深。

赵洵的怒意和愤怒是写在脸上的。

但是若不是山长出手,显隆帝真的应该直接毙了他。

可惜,可惜啊。

现在是没有机会了,赵洵如今整日躲在终南山里,显隆帝即便派出最强大的大内高手联手也很难有机会将赵洵直接杀死。

赵洵要想上位有哪些先决条件?

显隆帝能够想到的一点,就是他必须要获得天下读书人的支持。

当然不是哪些所谓的世家子弟,而是寒门。

寒门读书人如果能够选择支持赵洵的话,赵洵还是有能力掀翻大周皇族的统治的。

毕竟除了官学科考这一条路,读书人还有一条路那就是经过私学却书院就读。

这个书院未必是终南山之中的浩然书院,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书院。

在显隆帝看来浩然书院确实是一个毒瘤,他的存在让天下百姓争相效仿,开始在全国各地修建书院。

一开始这些书院是并不被大周朝廷所认可的。大周朝廷认可的只有朝廷的官学,即太学国子监,以及地方的州学府学县学。这些是一个系统的,也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大周朝廷而源源不断的输送所谓的人才。

可是书院却不然。

去书院读书的大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从书院学成之后有可能会选择参加科举考试从而入仕,当然也有可能放弃这个想法,从此做一个闲云野鹤般的读书人。

不怕人富有,就怕人有文化。

一群这些有文化的读书人在天下游历,时而聚集在一起探讨一番学术问题,这真的是很叫人觉得发狂。

显隆帝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天下推行了路引制度。

反是离开原籍所在地去往别处游历的人,必须要手持路引才行。

没有路引的人若是遭遇官府盘问提供不出有效的辅助证明证据的话,是很有可能会被直接丢入大狱中的。

这么做也是为了震慑那些为所欲为的读书人。

读书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就会去胡思乱想。

若是他们本人胡思乱想倒也就罢了,偏偏他们会带动其他人一起来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