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整个现场陷入了一种诡异而又紧张的氛围之中。
就在这片沉寂即将持续下去的时候,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高喊打破了沉默:“要不然咱们干脆直接动手,将它们五花大绑带回去仔细研究一番如何?”
此语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引起了在场众多科研人员的强烈反响。
大家先是一愣,随后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这个大胆且颇具冒险性的提议。
经过短暂的交流之后,这些科研人员像是心有灵犀一般,相互对视了一眼。
紧接着,他们几乎同时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个方案。
毕竟,对于这些常年致力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家们来说,像今天这般罕见的外星生物主动现身并送上门来的绝佳机会实属千载难逢。
如果就这样轻易错过,让如此宝贵的研究对象溜走,那无疑将会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一大遗憾。
因此,尽管此举可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但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于是,一声令下,说做就做!刹那间,只见一队训练有素、身姿矫健的战士如离弦之箭般迅速冲向前方。
他们面无惧色,眼神坚定而果敢,毫不犹豫地施展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和独门绝技。
有的战士身手敏捷,如同鬼魅一般穿梭于这些不断挣扎的六边形生物之间,巧妙地运用擒拿手法,精准地锁住它们的关节要害。
有的战士则手持电击棒,释放出强大的电流,让那些企图反抗的外星生物瞬间失去行动能力;还有的战士启动高科技武器装备,发射出一道道激光束,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光网,将这些六边形生物困在其中。
紧接着,战士们小心翼翼地抬起这些已经被彻底制服的六边形生物,缓缓走向停放在不远处的一辆反重力军车。这辆军车通体漆黑,造型酷炫,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泽,仿佛来自未来世界的神秘座驾。
当把所有的六边形生物安全放置到车内后,战士们轻轻关闭车门,然后迅速登上军车,启动引擎。
伴随着一阵低沉的轰鸣声,反重力军车载着这批珍贵的“战利品”,向着远方的实验室疾驰而去。
数天之后,阳光明媚但依旧带着些许寒意的清晨,林清月静静地伫立在那座外观神秘而充满科技感的实验室之外。
她身姿挺拔,美丽的面庞上流露出专注与好奇之色,正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科研人员详细的汇报。
只听得那位科研人员用沉稳而专业的声音解说道:“这些生物,其躯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扁平六边形构造,就如同蜂巢般精巧。
如此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加表面积,从而有效地散去体内产生的热量;与此同时,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垂直投影面积,以此来抵御强烈的沙尘暴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
再看它们的关节部分,乃是由硫铁化合物制成的铰链连接而成,即使在昼夜之间存在极大温差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出色的活动性。”
说到此处,这位科研人员微微停顿了一下,手中紧握着的笔记本轻轻翻动了一页,随后接着介绍道:“此外,这些生物还具备一项令人惊叹的特性——可拆卸的肢体!
它们的触手状附肢末端具有高度的分化能力,能够自如地转变成硅晶探针,并深深地插入到土壤之中,汲取其中富含的高氯酸盐能量,这一过程恰似植物的根系从土地里摄取养分一般。
不仅如此,它们身上还配备有液态金属工具囊,借助自身的体温来精准调控镓基合金的形态变化,进而轻松实现诸如采矿或者建造等复杂多样的功能。
更神奇的是,如果这些生物的肢体不幸受到损伤,它们便能够像海星一样,让受损的肢体主动脱落并迅速再生,仿佛拥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顽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科研人员喝了口水继续说道:“这具躯体并没有明显的集中式头部结构,其感知器官以一种独特而分布广泛的方式镶嵌在躯干之上。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能够敏锐捕捉地震波的感应装置,它位于脚部位置,当足部与地面紧密接触时,可以接收到来自数公里之外的微弱振动信号,从而有效地替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听觉功能。
此外,还有一套精妙绝伦的磁场视觉系统存在于额叶部位。
这里布满了由铁蛋白晶体组成的阵列,它们能够精准地解析火星微弱磁场的微妙变化,并迅速构建出一个详尽且逼真的 3D 环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