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剪灭江东(二)

数日之后,并州军营之中,气氛凝重而肃穆。在这军帐林立之地,一袭洁白无瑕的衣衫悠然步入,仿佛一抹清风拂过沉闷的战场气息。

“在下陆伯言,特来拜见刘将军!”声音温文尔雅,带着几分书卷气,却又不失坚毅。

刘耀闻言,目光自案牍间抬起,细细打量着眼前的陆逊。青年面容俊朗,举止间透着一股从容不迫的气质,正如他在许昌学院时听闻的那样,翩翩君子,温润如玉。

“吾在许昌学院之时,便对你的名声有所耳闻,温文尔雅,才情出众。只是后来,为何未见你继续留在学院深造?”刘耀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好奇与惋惜。

陆逊闻言,连忙拱手行礼,神色间闪过一丝哀伤:“回将军,先前家祖父因病仙逝,家中骤然失去了主心骨,无人料理后事。故而,在下只能忍痛请辞,返回家中处理祖父的丧事。”

刘耀闻言,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同情。陆家,那可是江东赫赫有名的大族,其父陆骏更是曾任九江要职,家门显赫。想来,陆逊的离去,也是出于无奈。

自古以来,世人皆道百善孝为先,此刻我确是应当归乡,妥善料理家中后事。

“不过,伯言公子,此番你亲临此地,究竟所为何来?”

陆逊微微欠身,拱手行礼,言辞恳切:“在下此番前来,乃是秉承家族之意,特来投靠刘将军麾下。”

刘耀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哦?竟是前来投靠于我?这数年间,江东与并州军对峙不休,吾之营中,却未曾见有哪家哪族主动前来投奔的。”

陆逊,轻轻抱拳,面上挂着淡淡的笑意,言道:

“将军坦诚相告,逊自是无须隐瞒。时下并州军历经两年蓄势,其攻势之凌厉,非同小可。江东诸多士族之中,多有议论纷纷,皆言周大都督或难以抗衡并州铁骑之锋锐。”

“忆往昔,大都督虽智勇双全,却也难逃时运之厄,接连两场战役失利,庐江、九江等地相继失守,令人扼腕叹息。”

“至于孙权在江东之尊位,亦非单凭一己之力所得,此间缘由,想来将军亦是心知肚明。吾等生于斯,长于斯,江东之地,亦是吾等家族之根,家族之利,自是需时刻挂怀。”

“故而,今日伯言前来,实则是受江东各大家族所托,为家族之未来,共谋出路。”……”

刘耀闻言,不禁放声大笑,声震屋瓦。

“哈哈哈哈!伯言啊伯言,你尚未加冠成人,却已胆敢口出此等狂言!念你曾在许昌学院求学,也算是有些见识,还是快快打道回府吧。”

“只要江东那些大家族不插手相助周瑜,我自然也不会为难他们,秋毫无犯!”

陆逊一听,急得连忙争辩道:

“项橐七岁便能为孔子之师,智慧超群!甘罗十二岁便出使赵国,为秦国讨回数座城池,被封为上卿,名震天下!如今我陆逊虽年幼,却也有破敌制胜的良策在手,大人缘何不肯听我一言呢!?”

郭飞朝刘耀投去一抹意味深邃的目光,随即默契十足地接上了话茬。

“主公!属下与伯言曾在学院中共度同窗岁月,深知其智谋非凡。眼下,我军正值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姑且听听他的计策,又有何妨?”

刘耀故作沉吟,片刻之后,缓缓点了点头。

“嗯!也罢,就先听听陆逊有何高见。”

陆逊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急切与坚定,连忙高声说道:

“并州军多为北地勇士,熟知水性者或有不足。吾有一计,可解此忧!吾等可效仿古人,用铁索将战船相连,使小船汇聚成大军可渡之巨舟。如此一来,数十万大军便能顺利登船,横渡江河,直击敌岸!”

且听吾言,吾尚有妙计可施,足以劝降孙策之旧部。昔日之事,已有人详查确凿,孙策之陨落,实则乃孙仲谋不慎泄露机密所致,此等隐秘,而今终得见天日!

再看今朝,孙仲谋竟对孙策遗孀百般迫害,实乃天怒人怨。若刘将军能高瞻远瞩,委以孙策之子重任,令其执掌扬州州牧之印,则大局可期!至于黄盖等一众昔日江东虎将,吾愿亲自出马,以情义动之,他们定会心生暗助之意,为我军效力!

待到时机成熟,内外呼应,我军定能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将江东水师一举歼灭!

然则,田丰闻言,眉宇间却泛起一丝忧虑。

“铁索连舟之计,虽看似固若金汤,但万一江东贼子采用火攻之策,我军岂不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此等风险,不得不防啊!”

“呵呵呵,全军覆没?此等断言,恐怕为时尚早吧?”陆逊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目光中闪烁着智者的光芒。

“且看这风向,全然偏向西北,即便是江东欲施火攻之计,那熊熊烈焰也必将迅速受制,难以肆虐。”他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已洞察一切天机。

言及此处,满堂众人皆故作沉思之态,眉宇间或蹙或展,似在权衡陆逊之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伯言呐,此事干系重大,还需我等细细斟酌,你先行退下,好生安歇,待到明日,吾自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主将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威严。

“在下遵命,告退!”陆逊微微躬身,转身离去,步伐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

待陆逊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外,厅内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刘耀身上,气氛一时变得凝重起来。

“主公!此事,着实透着几分诡异啊!”沮授急切地上前几步,言辞间满是忧虑。

庞统面上洋溢着自得之色,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

“各位!此事明显有诈!且这诡计出自周瑜那小子之手,他妄图以火攻之计取胜!”

黄忠神色焦急,催促道:“士元,那你快说说,咱们究竟该如何应对?”

庞统轻轻摇动着手中的羽扇,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吾昨夜观天象,七日之后,东风必至!”

“到那时,周瑜若用铁索将战船相连,再辅以火攻,赤壁之战,他便可一举焚尽我军战船!”

司马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主公,周瑜想要算计我们,那咱们何不将计就计……”

“他岂是在静待时机,欲令我等自投罗网,布下铁索连环之局?那我们何不将那些小舟悉数以铁链相连,让所有的车船在后方蓄势待发!”

“待到他们火攻之时!我们便挥旗令车船猛然出击!”

“那一刻!定要叫他们陷入瓮中之局,无处可逃!”

“妙哉!此计委实绝妙!”

刘耀微微颔首,赞许之情溢于言表。

“既如此,这几日便暂且冷落陆逊,若过早应承,周瑜定会心生疑虑。”

……

三日之后,当周瑜亲眼目睹并州水师正忙碌地用锁链将一艘艘战船紧紧相连之时,他的内心涌动着难以言喻的亢奋之情。这精心筹谋的第一步,已然悄无声息地落子无悔!

孙权立于一侧,闻此捷报,亦是心潮澎湃,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然而,这份激动转瞬即逝,周瑜的神色迅速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唉,”他轻叹一声,眉头微蹙,“欲使火攻之计圆满施行,尚需海量的箭矢作为支撑。倘若箭矢匮乏,吾恐难以一炬之下,将并州水师彻底化为灰烬啊。”

孙权沉吟片刻,目光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游移,思绪纷飞。

“不错,水上交锋,箭矢乃重中之重。那并州水师舰船如林,若要将其一举击溃,箭矢的需求量之大,即便是工匠们不分昼夜地打造,亦恐难以填补这巨大的空缺啊。”

言及此处,孙权的脸庞上忽地绽放出一抹喜色,仿佛灵光乍现,一个绝妙的计谋在他心中悄然成形。

“公瑾!吾心中已有一计,或许能助我江东水师轻而易举地获取海量的箭矢!”

周瑜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急切,连忙催促道:

“主公!快请详说,究竟是何妙计?”

孙权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此事说来倒也简单。近段时间以来……”

近来这段时日,每当夜至寅时,江面上便会悄然升起层层大雾,直至晨光初破,方缓缓散去。”

周瑜闻言,眉宇间闪过一丝沉思,心中暗自点头,这番景象,确如所述无误。

夏日炎炎,烈日炙烤着江面,江水受热蒸腾,化作无形的水汽,继而汇聚凝结,幻化为朦胧雾气,悠然漂浮于水面之上,这便是大自然中水上起雾的奇妙景致。